央广网合肥11月13日消息(记者 张琳琳)11月13日上午,第三届长三角区域“安徽建工杯”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拉开帷幕装配式建筑 。本届竞赛由安徽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(建委)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(局)、总工会、合肥市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,吸引了来自长三角区域的99支代表队、347名装配式建筑产业技能选手同台竞技。
本次竞赛为期3天,设置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、预制混凝土、钢结构构件安装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专项设计等4个赛项,全面考察选手的精准操作能力与协同作业水平装配式建筑 。

开幕式现场(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)
区域协同加速
长三角区域是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最快、规模最大的地区,为此次竞赛的举办奠定了深厚的产业基础装配式建筑 。据统计,2024年长三角区域装配式基建项目占全国38%,市场规模达780亿元,聚集超200家相关企业,占全国总量40%。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深化,标志性成果——首部长三角《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》已于2025年4月1日实施,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统一依据,有力促进了产业链、创新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。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处长刘浩然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安徽以装配式发展为基础,智能转型为引擎,推进建筑工业化、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升级,以合肥、阜阳、蚌埠扎实开展国家级、省级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,在政策扶持、试点示范、产业发展、科技赋能、人才培育五个方面务实创新,加快形成建筑业新质生产力。

构件制作项目比赛现场(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)
构建全产业链体系
作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、行业龙头企业,安徽建工集团以智能制造、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引擎,构建“研发-设计-生产-施工-运维”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体系,布局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智能生产线,覆盖房建、高速公路、市政、轨道交通等各领域装配式建筑 。
安徽建工智能制造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江仲明介绍,建工智能制造作为安徽建工集团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重点企业,高度重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技术创新、产品研发、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和标准化工作装配式建筑 。公司在合肥、芜湖、六安布局4个现代化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,拥有智能化生产线20余条,年产能超过50万吨。公司设计团队与同济大学合作研发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品,具有抗震性能强、工业化生产、可重复使用等优势,产品已在长丰等地落地应用。

构件安装与连接灌浆项目比赛现场(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)
赛场锤炼提升技能
作为长三角装配式建筑领域年度重要赛事,本届竞赛既是长三角装配式建筑领域技能人才的一次集中检阅,更是区域深化产业交流、推动技术共享的重要平台装配式建筑 。
竞赛现场,来自上海的参赛选手陈晶晶分享了他第三次参赛的感受,他认为比赛流程和评判标准愈发规范,“我参赛的项目是构件安装与连接灌浆,通过比赛可以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提升实操能力,把施工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装配式建筑 。”
来自安徽建工集团的施工员陶宇参赛的项目是钢结构安装,“钢结构安装就像是‘搭积木’,需要依据图纸将预制构件精确安装到指定位置,这次比赛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,期待能与同行多交流装配式建筑 。”
赛事组委会表示,将通过以赛促学、以赛促练,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,进一步推动区域装配式建筑产业标准统一与技术创新,助力区域形成千亿级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装配式建筑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