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实验室里洗烧杯的大一新生到估值2亿元企业掌舵人,26岁的湖南大学在读博士李镓睿,以一款可使水泥用量最高减少50%的混凝土降碳剂破局创业困境建筑材料 。在省级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加持下,他的“绿色成果”走进全国200余家企业,书写了大学生科创转化的鲜活样本。
11月10日,李镓睿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建筑材料 。
从洗烧杯到掌舵两家企业
2017年,刚进入湖南大学的李镓睿凭着对化学的热爱,军训一结束就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建筑材料 。“一开始啥也不会,只能帮师兄师姐洗瓶子、刷烧杯,慢慢跟着学实验操作。”回忆创业起点,李镓睿介绍,大学期间便萌生了将科研成果落地的想法,大一、大二时先后创办“镓睿科技”与“凝英科技”两家企业,初创资金来自导师的支持。
2019年,在“柳枝行动”路演现场,他的项目打动了一位投资人,3天内便敲定50万元投资建筑材料 。此后这位投资人持续加码至1000万元,还协助引入核心人才、搭建团队。如今,凝英科技已完成天使轮融资,估值达2亿元,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并在湖南股交所双板挂牌。
一款降碳剂打开亿元市场
创业之路从非坦途,凝英科技初期主打减水剂产品的研发,虽性能出众,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,企业因缺乏议价能力陷入“垫资多、回款慢”的困境建筑材料 。2022年底,公司资金链几近断裂,站在了生死边缘。
“做技术和做公司完全是两回事,没有突破性产品就没有生存空间建筑材料 。”李镓睿瞄准混凝土行业高成本、高排放的痛点,带领团队聚焦“双碳”需求,全力攻坚技术难关。2023年初,混凝土降碳剂成功问世,这款产品能激发工业固废活性,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,可大幅减少水泥用量,湖北一家企业使用后,每年仅材料成本就节省约200万元。
截至目前,该产品累计销量已达6000吨,相当于减少水泥使用15万吨、降碳12万吨,不仅应用于长沙跨浏阳河大桥等重大工程,更签下3000万元订单,新投产的生产线年产能达10万吨,满产产值预计可达3亿元建筑材料 。
“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落地,平台的全链条支持帮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建筑材料 。”李镓睿口中的平台,正是他入驻的长沙经开区创业孵化基地。基地推行“大手牵小手”的孵化模式,通过企业家创业导师辅导、市场供需对接、技术支持等方式,助力初创企业快速成长。
5亿“真金”撑起创业梦想
李镓睿的创业故事,离不开湖南对大学生创业的坚实政策支撑建筑材料 。2024年12月设立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,总规模达5.05亿元,是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体系中首只落地的科创类子基金。
“未设企业的创业个人或团队最高可获50万元投资,已设企业项目最高100万元,成长性好的项目还能追加投资建筑材料 。”湖南省财信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学介绍,截至目前,基金已累计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1.1万余个,获取完整商业计划书项目3247个,投资决策项目215个,决策金额1.13亿元,投资交割金额7620万元,直接带动近1000个技术型、创新型岗位落地。
■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
责编:刘茜
一审:刘茜
二审:印奕帆
三审:谭登
来源:华声在线